水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建水很远故乡很近
TUhjnbcbe - 2023/3/24 20:18:00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很久没有如此投入地去读一本散文了,这本书叫《建水记》。作者于坚用37篇文章配以张照片来讲述建水古城的前世和今生。读完整本书,我仿佛与建水的居民成了邻居。

云南建水古城,在大拆迁的洪流中保存完好,竟如活化石一般的存在。以致于许多人去云南,要找回那些传统的建筑、手艺和生活方式,只能去建水。

于坚是当代诗人、作家和摄影、纪录片作者。他笔下的描写有着身临其境的画面感和体验感,阅读《建水记》,就像跟随作者不断穿梭在建水的大街小巷中。他写村子里的古老美宅:“鸡站着,猪躺着,狗卧着,石榴树在院墙外闪着红色光芒......”他写建水的荷塘:“每到七月,莲花一朵朵打开,莲叶汹涌如海浪,起义般地席卷一个个池塘,大爆炸般辉煌灿烂,最后将建水城团团围住......”他会用最平实的口气来讲述汽锅鸡和建水豆腐,而表述出的文字却生动而跳跃,令人品咂难忘。

于坚曾用很多年的时间不断穿梭在建水的大街小巷,感受建水当地人的生活日常,查询各类古籍,探寻建水人为何至今仍能“诗意地栖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坚就会经常到建水小住几日。每次去建水,他都会在朋友家喝茶,或在街上拍照、闲逛。书中的照片有黑白的、彩色的,拍摄跨度从年到年,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美景,更多的是建水某个不知名街道,或老城百姓的生活画面。

我最爱读于坚笔下的建水居民,那样的生活状态实在令人艳羡:“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有福,他们居然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灵灵的草芽、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来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的门头的大门前,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打瞌睡呢……”

古城有很多,但是在于坚眼里,只有建水是活着的。我也曾去过不少古城,但几乎都已经演变成了旅游景点或民居博物馆,而书中的建水依然是原住民的故乡,过着与先辈大同小异的日子,挑水的、送水的、做豆腐的、纳鞋底的、补衣裳的、做木工的、做陶器的、银匠、屠夫、鱼贩……洗衣的妇人也还蹲在井边,背上依然背着个娃娃。

《建水记》在娓娓讲述建水古城的过往与如今。在这个快速迭代的世界,尽管建水早已被一座座新城所围困,危机四伏,建水还依然努力保持着古典生活的状态。热爱建水的人们,一次次目睹着它的犹豫、变化和坚定不移。

有一年我去柬埔寨的吴哥窟,那里的所见所闻无不令我震撼和感慨。当偶然读到于坚笔下的建水时,我突然找到了共鸣,书中的许多文字和感受,正像是我曾经亲历和目睹过的:“一路上看不出任何将要出现奇迹的迹象,令人麻木的山峦、树林、玉米地或烟叶地……当越野车在山野的某一点停下来的时候,一群幽暗如暮色的建筑出现了,仿佛亚洲热带丛林中的吴哥废墟。不是神庙,是一群高低错落的四合院,建在山坡上,以当地的土*色岩石和*土砌起的基础和围墙裸露着,漆黑的斗拱飞檐在后面朝着青山翠谷,飞龙舞凤的门头上鎏金斑斑驳驳,就像被落日照耀着。附近的村子干巴巴的,一些急就的、劣质水泥和玻璃混杂而成的灰色盒子,与这群四合院的画栋雕梁、飞扬灵动、森严伟岸有着天渊之别。就像一只刚刚被射中的苍鹰,它有点塌了,确实像个传奇。”

《建水记》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纪录片的画面讲述了平平淡淡的老城生活。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生活而劳作,也会在闲暇时打牌下棋,像极了我们每个人渐渐远去的故乡,只是我们很少再回头眺望。

朋友说,必须去一趟建水!我在想,建水很远,而故乡很近。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水很远故乡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