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底,一则新闻影响了很多人的用水:
受天文大潮和上游持续性干旱影响,近日,东江流域咸潮上溯现象愈加严重。广州自来水公司新塘水厂、西洲水厂在原水氯化物指标超过限值期间,会逐步减少取水量。由于单次咸潮持续时间延长,导致两厂被迫减产。虽然自来水公司已启动抗咸应急预案,但咸潮灾害预计将在今冬明春持续影响东江受水区。
东江广州增城段,图片来源:新生活环保河流笔记项目
这则新闻的背后,是干旱的持续发展,更是对水资源利用的警醒。下面将分析导致广州咸潮上溯的几个原因。
尽管年也有过点点细雨,但无法改变年全年降水量偏少超过25%的现实。
过去的年,广州市的降水量仅为.1毫米,为年以来的第六少。这是本号之前写过的-秋冬春连旱的连续,而且与之前不同,年7-10月雨带偏北,例如郑州在一两天之内下了常年一年下的雨。
这样的大气候环境使得华南地区降水量继续在累积上偏少。这是珠江全流域径流量下降在降水上的原因。连年降水偏少且时空上不匹配,导致一些水库的水位大幅下降。
麓湖公园年1月,水位下降露出浅滩
图片来自:本文作者
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人口越来越多,且上游的水库建设影响着下游的供水量。体现在水资源与城镇化水平的矛盾日益凸显,东江流域各地的建设用地开发等现象也使得水资源的不平衡性增加,进一步导致枯水季节的径流量下降。
图片来自:本文作者
出于城市建设需要,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的改变越来越大,一定程度影响河流的径流量。与此同时,由于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累积作用,河流入海口的高低潮位均有提升,海平面上升对咸潮上溯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得咸潮的发生情况加剧。
综合这些原因,广州市在东江取水的水厂出现咸潮入侵和氯化物浓度超标,是干旱和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结果。
对于广州的用水问题,目前已经有多方面的预案。
除了东江流域新塘水厂和西洲水厂之外,广州市还在西江流域的佛山下陈村引出西江广州引水渠进入广州市区的江村水厂、石门水厂、西村水厂供给广州市区西北部的用水。同时南洲水厂在顺德水道引入北江水进入广州市区南部的南洲水厂。同时以流溪河作为备用水源。
另一方面,目前正在建设的从西江杏坛段引入西江水往广州南沙、东莞、深圳方向的西水东调也会一定程度缓解广州的用水问题。
广州城区周边水系密布,为广州提供了多水源地备份的可能性,这些水源地可以互补,因此即使其中一个水源地出现了污染、咸潮等问题,整座城市的用水也可以基本平稳。
与此同时,对于整座城市的缺水问题,目前已经制定了有力的制度约束对水源地周边的污染排放。一些环保组织和媒体都在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