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核废水入海,我们如何面对
TUhjnbcbe - 2021/6/8 2:13:00


  日本决定将核废水排入大海的新闻成为近期最大热点。核废水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人体所能接受的辐射有怎样的标准?我们该如何看待核废水入海事件?

东电数据是否可靠?

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核燃料熔融脱落,烧穿原子炉炉底,核反应至今仍在进行,因此每天必须注水冷却炉温,同时由于原子炉结构的损坏,来自周围山体的地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原子炉内,所以被核污染过的冷却水每天新增高达吨。

这些核废水经过“多核素去除设备”(以下简称ALPS)处理后存储在污水罐中。ALPS可以对核废水进行净化,但对于放射性核素氚来说,目前没有很好的过滤技术。根据东京电力公司的计划,排放“核废水”时,氚的浓度将稀释到日本国家标准的1/40、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的1/7。

“不能离开了浓度谈污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核科学领域学者表示,虽然只要把放射物质稀释到足够低的水平,就可以保障安全。但在没有拿到真实数据之前,很难认同日本将核废水入海的决定。

那么,东电目前提供的数据是否可靠?从其的过往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并不乐观。

年,福岛第一核电站曾经发生临界事故,直到年才公之于众。当时,东电承认,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主蒸汽管流量计测得的数据曾在年至年间先后28次被篡改。原东京电力公司董事长因此辞职。

就此事件的争议点核废水而言,东电也同样有过“黑历史”。年8月前,东电始终声称经过ALPS处理后的核废水只有氚超标,因此称其为“氚水”,但直到一份地方报纸《河北新报》以及自由记者木野龙逸的调查报道披露了ALPS处理水中其他放射性物质也超标的问题后,东电才松口承认碘(半衰期万年)、碳14(半衰期年)等放射性物质超标。

海鲜还能吃吗?

与核科学家相比,海洋、环保等领域的科学家对日本排核废水入海的做法持更强烈的批评态度。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中国绿发会新闻发言人王静表示,从危害范围来讲,考虑到海洋的连通性,核废水入海,必然会导致污染范围在洋流等作用下不断扩散,无法控制。其次,从危害的周期来讲,核污水里面含有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有很长的半衰期,其所造成的危害也是长期的,包括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这种把海洋当垃圾桶的危险废物处理方式一旦开了先例,后面可能会有一系列的“模仿”式处理,这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

核废水将直接影响到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年,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20公里内检测发现,每公斤的小鳍红娘鱼含有贝克勒尔的铯,放射性最高浓度竟达到每千克样本贝克勒尔,超标18倍。

《健康时报》援引专家观点指出,“总体来说,核污水排入大海是会对我们有影响的”。分析称,人类通过食用海产品,间接地摄取海水中的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证明,如果长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产品,有可能使体内放射性物质积累超过允许量,引起慢性射线病等疾病,造成血器官、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损伤。

提高警惕,理性看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实际从来没有办法真正远离辐射。


  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电离辐射是指携带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现象的能量的辐射,危险性高,日本准备排放的核废水中的辐射即属于这一类;而非电离辐射的能量比较低,并不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日常能接触到的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均属于非电离辐射的范畴。日常所能接触到的非电离辐射是无害的。

人类生活环境本来就存在着电离辐射,其被称为本底辐射。因此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谈辐射色变,而应该视辐射水平的高低,理性看待辐射问题。

本底辐射主要包括宇宙射线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逃不开本底辐射,并且不同地区、不同居住条件下的居民所接受的本底辐射的剂量水平有很大差异。

除本底辐射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也可能会接触到电离辐射,如:腹部CT10毫西弗、胸透一次大约1.1毫西弗、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毫西弗、胸片一次剂量0.2毫西弗。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这些行为是完全可以进行的,因此绝不能因噎废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核废水入海,我们如何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