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进入”十二五“以来,地下式污水厂成为行业的热点领域。一方面,他颠覆性的改变了原有污水厂的功能形态,因为更好兼顾了社区,环境和土地等要素而获得城市青睐;另一方面,因建设方式而来的,则是行业针对投资,安全和运行问题的争议和讨论。而在我们看来,这种”一边争议,一边落地“的场景更有意义,更加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王凯*教授,当年曾引用恩格斯的名言“猿从树上到地下,是完成了猿变成人的关键性一步”,来比喻污水处理厂从地上到地下变化的意义。现在看来,第一步已经迈出,未来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第N步,这是一个基础设施迭代演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新物种生长发展的路程。
牛年第一篇,我们特别整理推送王凯*教授在“00年排水大会”上的发言,这篇文章系统回顾了地下式污水厂在近几年数量,技术和功能方面的发展情况,也是王老师团队近些年在此领域思考和实践的总结。更有价值的是,这篇文章为我们带来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重新审视污水厂,他的未来应当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来应对未来?这篇文章,相信会给你启发。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王凯*教授
地下污水处理厂发展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大型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将近亿m3/d。尽管如此,污水处理行业依旧存在诸多难题,例如污水厂占地面积大、邻避效应严重、出水标准和水资源利用率低、能耗药耗高、资源回收率低等,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引发了专家学者们的思考,西方大规模、大集中、地上式的污水处理厂模式是否是以我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传统地上式的污水处理厂,占用大量城市用地,限制周边近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举下图的例子说明,污水处理厂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土地价值。我们课题组采用网络爬虫工具,从链家网站(bj.lian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