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是一个有故事的悠闲小城。上午十点,穿过小巷,到达古城深处的朱家花园,就会看到门口正上演一场动人的歌舞剧。我们都假装回到久远的古时,长衫长裙陪某公子去最大户的朱家。号称“滇南大观园”的朱家花园果真是大户人家,里面的雍容华贵自不必说了,最普通不过的开门迎客也要有隆重的一番礼节。某公子带领的高跷队清一色是漂亮美眉,一边踩着高跷边舞着扇子。大红的扇子上下左右飞舞,很有种流光溢彩的感觉。接到通报的朱公子乐呵呵出门,主客二人不免互相拱手作揖,一番礼数和寒暄。紧跟高跷队后面的是舞龙队,还是清一一色美眉。腾云驾雾的长龙穿梭了几个来回,大帮的小伙子在姑娘们的扇子阵里安达上啊、藕啊等时令作物,而某公子更是恭敬呈上巨威一幅,朱家公子喜形于色端详一下,然后与某公子谈笑风生,携手踱步进人大门。
当然、这一幕,到了如今已是招揽游客的保留节目。可是,建水这个古色古香的小城,曾经就是这样隆重地过着日常的居家生活。那些有韵味的点点滴滴,穿过岁月渗人这块古老的土地。所以,当我们今天行走在上面,忽然会感觉呼吸到口中的空气,都带有一种蕴含了历史的厚重的浓香。
建水的标志性建筑就是朝阳楼。很多有历史的地方都有朝阳楼,可建水的朝阳楼与众不同。从远处乍一看到,人们都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不就是天安门吗?只是好像没天安门那么大。没错,朝阳楼和天安门就是一模一样的形状。然而,朝阳楼建在前,天安门却整整晚了28年。已经过去六百多年,期间还历经多次的灾难与战乱,到如今朝阳楼还依然巍峨屹立,雄姿不减。为此,建水人着实骄傲,他们并不介意朝阳楼被冠以“小天安门”的称谓,他们宽容而自豪地把这当作一个笑谈。
其实,更让建水得意的是另一个古迹——文庙。建水文庙知名度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仅仅次于山东曲阜孔。但如果只停留在这表面形式上未免过于浅薄。建水文庙的背后,藏着一代又一代建水人的辉煌灿烂。建水还有一个美称叫“临半榜”这来源于明清时候。当时建水叫临安,学风兴盛,文名鹊起。开科取士的时候,云南一榜的举人中,常常临安学士就占了半榜之多。夏天的时候,站在文庙的正门],看着一大池碧绿的荷叶,想像孔子门下的学生,就着松竹就着映日荷花,读书写字,那真是一派生机勃勃。
让人欢喜的是,建水人并没有历史文化名城的傲慢和自以为是。小城中,反而是难得的闲情逸致。路上,少见步履匆匆者。某座雕梁画栋的院广J前,也许坐着一两个蓝衫的小足老太太在晒太阳,偶尔与你对视,目光清澈,笑容纯净。
沿着古城慢慢行走,路两边绿树成荫。那些高大的树木冷不丁就在半空中开出一片红花。小店里的老板说话轻言慢语,购物或者问路必定都好生招待。古城里的游客并不太多。有的时候,静悄悄地行走,没有目的地,东摇西晃,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七拐八拐的,也许就看见古城里很著名的古井。建水是一个井城。两眼井、三眼井、四眼井,有着最古旧的颜色。青石已经磨得溜溜滑,一道一-道打水时绳索留下的深痕。如果真要探访古城的历史,也许问青色古井最真切了。那些如花的面庞怎样一天天老去,镜子般的井水记载着;那些年轻的样子怎样一月月沧桑,斑驳的青石记载着;那些古老的日子怎样一年年转换,古老的石井记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