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简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板桥艺术村贵阳鲜为人知的文艺基地香
TUhjnbcbe - 2025/4/7 22:13:00

说到贵阳花溪,很多朋友的印象估计还停留在:环境好、公园多、还有个小吃聚集地——青岩古镇……

可你们知道么?

多多在上板桥村发现了一个超有feel的艺术村,一起去看看吧!

板桥艺术村因地处花溪上板桥村而得名,这里曾经是上世纪60年代几家从上海、天津等地支援“三线”建设国有企业的所在地,本是贵州省粮食学校校区,后来经过改造成了今天的艺术村。

大烟囱、红厂房、涂鸦墙……去过这里,相信你肯定会被这里的建筑风格和氛围所吸引。

艺术村有平方米的红砖厂房建筑,亩自由场地。每一处的房屋都有着不同的功能,画展、餐厅、咖啡吧、影视工厂......散落在这绿色之中的红砖青瓦,透出的是一种历史古朴怀旧的情调,最适合小可爱们前来打卡!

一进板桥艺术村大门,吸引多多目光的便是“潜水艇”。

潜水艇的前身是散装水泥罐,经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改造,“板桥号”正式诞生!

往前走,便能看到很多残旧、斑驳的机器设备,每一台老旧机床的性能作用都有详细的介绍,看了后,多多似乎对贵州工业制造,的发展史增加了不少了解。

那一台台为企业勤劳奉献,跨越世纪,功成名就却略显疲惫。

如岁月老人般静静伫立的工业设备,无不让人想起那些火红的工业建设年代

那些远去的动人故事。

在艺术村的街角,有不少贵阳老照片的集锦。

多多看了很触动,多少萧条的过往,如今满眼的高楼林立。

淘洗搅拌后的岁月,越发清朗,厚重的部分皆是最美的沉淀。

艺术村内的《爱勿老》作品,源自著名民间雕刻大师潘成先生的获奖木雕作品。

厚重有力的文化表现形式、丰富的艺术语言,生动表现出贵州苗族老人的情感隽永,爱心永恒。

愿每个来到这里的朋友们,都能获得平淡简单的幸福。

漫步在艺术村里,随处都能看到各种风格独特的涂鸦!

地板、井盖、墙壁......通通都被艺术家们狠狠地洗礼了一把~

多多也不用绞尽脑汁的想动作了,无需添加任何滤镜,随手一拍就是复古文艺大片。

上面这张图片,就当做多多的征婚启事吧!

如果有心仪的小哥哥,那就转发、点zan。

说不定哪天我们会在这里有场浪漫邂逅~

板桥艺术村的风景自然是没有话说的,如果你以为多多只是单纯的来这里拍照打卡,那就错了。

老厂房里,除了感受工业和艺术的绝美碰撞。

还能制作陶瓷、弹古筝、赏书画、学戏剧,亲身体验一把艺术范儿。

如果你运气好,可能会偶遇到一些精彩的表演、丰富多彩的展览等。

即使是在周末,也不用担心拥挤,安安心心看表演就好。

多多很幸运,去的时候还遇上了油画展。

多多还推荐小可爱们去打卡兰妈妈博物馆,这是一家以收藏、展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刺绣、织锦、蜡染为主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于年落户板桥艺术村,目前共计约件民族服饰藏品。

时间跨度从晚清、民国至上世纪50-60年代。

件藏品,涵盖了贵州多个少数民族。

从盛装衣、被扇、围腰到裙、帽、袋、鞋、被单、包布等节日及日常服饰。

多多可真是长见识了呢。

当一栋栋老厂房摇身变成创意工作室、学术基地、时尚店铺时,强烈冲突感让多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奇。

怀旧者的寻梦园、探索者的“富矿区”、娱乐者流连忘返的销魂地、艺术家交流与创作的精神家园。

来到这儿,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艺术感受与人生感悟。

还等什么?

抛开所有的忙碌与不安,寻一处惬意的小角落。

在板桥艺术村里,拥抱一份惊喜的宁静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板桥艺术村贵阳鲜为人知的文艺基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