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性二元论求知欲是人的一种本能吗
TUhjnbcbe - 2024/9/17 15:12:00

对于求知欲,很多学者认为是人的第三大欲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凡人类都省而具有求知欲。对此求知欲这个概念就诞生了,人们将求知欲定义为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既然求知欲是人类探求知识的欲望,那先了解知识是什么,从而再探讨求知的欲望到底是如何生成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欲望。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给知识一个标准,知识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标准: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当然在那个时代,能够给知识这样一个令现代的人都无法反驳的标准,看来古希腊哲学家是非常严谨的。

也有学者认为知识本来就是存在的,一部分被人总结和定义,一部分还未被人定义和总结出来。可能这就是广义上的知识,因为知识是在不断积累和变化,而且在不断进行修正。当然柏拉图所说的知识必须被验证过,可我们人类创造的文学和艺术之类相关的知识有时候是没办法被验证的。

从广义上的知识的定义,知识就像无理数一样是无穷无尽的,这部分知识可以说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而我们平常所说的知识是狭义上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我们人类已知的部分。知识就是一种信息的集合,这些信息描述了一种客观的存在,而这些信息已经被人捕捉到并经过一定的验证,也被人类普遍的认可。

当然在年以前我国教科书定义0不属于自然数,这是一条知识;可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年之后定义0属于自然数,这也是一条知识;所以知识有时候是没办法验证的,但是我们所说的狭义上的知识就是人类定义或者人类发现的规律。

又如对于太阳系的行星的定义,冥王星自年被发现以来,长期被列入太阳系九大行星之列,而在年之后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这些都是知识,而知识是被人所定义的,也因此事在变化的,随着人的认知的不断深入,知识不断在增加,却也在不断否定以前的知识。

对于哲学来说,任务就是认知这个世界,那在认知的过程中积累和记载的信息就可以说是知识,由此来看知识可以看作是人类哲学认知的一切成果。

知识这个概念虽然抽象,可相对好还是理解,因为我们在平常生活工作中一直要接触,当然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取的。知识这个词语在英语中叫做knowledge,翻译成中文就是知识,然而西方人的理解中knowledge这个词和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知识是不是完全就是同一回事,这个就如同英国人和中国人,都是人,但两者之间却是有差别的,所以knowledge和我们所说的知识可以是相同的,但在理解方面或多或少会有差异。

那什么是知识呢?知识是可以学习的,可以被记录的,可以被传递的,可以是概念,可以是印象,也可以是一种信息,没有一定的实体。我们在生活中,通过感官获取到外界信息,大脑将这种信息进行处理、储存,这些有固定规律的信息就成了我们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就可以被称作知识,当然我们所接触的知识里面有一些是对的,有一些是错的,对错在于我们的感官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验证,但无论对错,这些信息都是属于知识,包括社会伦理的、文化的、科学的等等,因此知识就是我们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的总结出来的认知信息。

知识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在哲学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形成的印象,可以转化为知识,我们的知识可以在书本中,也可以在人类的大脑中,因此知识属于人类自己做出的总结,而知识在哲学中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是有原因的,我们人类广义上的哲学就是去认知世界,认知的过程就会形成很多知识,当我们没有将哲学定义成为认知论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客观去认知知识,因此在哲学史中对知识有以下的认知和总结。

多数的近代人都认为经验的知识之必须依靠于,或者得自于知觉,乃是理所当然的。在柏拉图以及其他某些学派的哲学家那里,却有着一种迥然不同的学说,大意是说没有任何一种配称为知识的东西是从感官得来的,唯一真实的知识必须是有关于概念的。然而这种说法就如同说知识就是本来具有的,而我们只是发现了他,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它就是本来就存在的,的确是这样,可知识是我们人类的认知,那就是被我们人类认知了,水往下流这是地球的万有引力或者说地球的引力弯曲了时空,然而我们人类不去认知,这条信息就不是我们人类获得的,也就不可能成为我们人类的知识。

罗素认为:按照这种观点,2+2=4是真正的知识;但是像雪是白的这样一种陈述则充满了含混与不确切,以致于不能在哲学家的真理体系中占有一席地位。罗素给知识的定义为:

(1)数学:低级的知识。

(2)理性知识:纯粹的知识。即哲学。

柏拉图想要一个静态的宇宙,因为被认知的对象如果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认知就是错的,就会出现矛盾,白的事物变成黑的,而我们的知觉中却是黑的,其实这是一种机械式的认知,我们的知识的确是来自我们的感官,没有知觉,我们就无从得到知识,耳鼻舌身意,感觉到了信息,最终信息被储存在大脑中,耳鼻舌身意就是一种输入系统,大脑就是一种存储设备,大脑就是处理器进行分析归纳整理,这就构成了我们的知识体系。

以前人们的认知是有局限的,对于这些理解我们可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可其实他们想的很深,那时候并没有信息这一说法,于是对于知识的定义,要讨论很久,然而他们又觉得矛盾。

如果用信息论来解释知识,就很简单了,知识就是一种信息,信息被我们接受,形成了我们的信息,我们对信息的处理就是知识的应用,变化的事物有他变化的规律,即便是不确定性,也是被概率理论进行了描述,当然知识和信息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信息包含的范围很大,任何时态任何地点发生或者没发生任何事都是信息,知识是信息中的一种,属于人类认知的信息,而这种信息被我们记录成为我们多数人认同的,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或者更好的认知我们要认知的对象。

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思想都是一系列的信息,我们思考就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归纳,所谓的知识就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得到的信息,我们认知有感官的,有直接灌输的,就如同水果,你很熟悉,闻一下气味,你就知道是哪种水果,如果你不熟悉你需要看外形,正面反面,然后你就形成了一种知识,认识这种水果的知识,当然你对很多水果都能够认识时,你所具有的人是水果的那些储存在你大脑中的信息就是你的知识,因为以后你就可以凭借这些信息去判断水果,对特别熟悉的,看一眼就知道是什么水果,对于接触信息比较少的,不熟悉的水果,你可能需要仔细观察,或者尝一口才知道是哪种水果,这就是信息的处理,也是知识的应用。

所以知识就是哲学的成果,知识就是智慧的结晶,知识和灵魂一样都是一种信息,那这样看来,宇宙的几大要素就成为了时间、空间、物质、信息。看来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元素,而知识就是信息中的一部分。

那既然知识就是信息中的一部分,被人类捕捉并制作成标本和定义的哪一部分,那我们的寻求知识的过程就是去认知这个世界,总结和归纳出的信息的过程,由此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求知欲。

对于欲望我们可以看做是在本能驱使下让人形成一种生理和心理平衡的需求,而对于知识我们如果不需要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可能不具备知识我们就无法在社会中生存,无法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可是很多人却拼命地学习知识,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获得不到知识,不去探究世界并不会让我们难受,就如同我们的必须勤奋,但是我们不勤奋也不会让我们难受一样,勤奋和求知一样,都是促使我们变得更加富有和强大,我们的本能是懒惰,而勤奋和求知需要我们消耗体力和脑力,这不是我们本能驱使和激发出来的一个事物,因此求知欲就不属于本能的激发态。

这个就如同没有人愿意勤劳,可是人类却在不断辛勤地创造着物质财富一样,虽然人类都不愿意去探究和求知,可是人类却在不断地认知这个世界,总结出这个世界的规律。那如果你说勤奋是一种欲望,就可以说求知是一种欲望。

然而人们都是趋向于懒惰的,懒惰属于七宗罪里面的一项,属于人的原罪,也就是说懒惰是在人的本能驱使下产生的一种机能,而不愿意过多动脑筋,不愿过多操劳也是人的一种机能,因此无知才是人们的一种趋向。

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有那么强的求知欲呢?这个就和每个人都去勤奋地劳动一样,为了在个体的竞争中成为优胜者,同样你知识越多,代表你也越优秀,而且知识所创新的成果就是第一生产力,直接掌握着财富,于是大家都愿意成为学者、教授,都在拼命地探求。

然而对于求知是为了满足功用性需求的这一说法大家肯定会进行反驳,有些人刻苦学习完全是为了兴趣,完全是为了追根究底,对此我们也可以举例,有些人辛勤劳动就是为了挣钱,而挣钱并不是为了满足他物质财富的需求,就如同守财奴一样,赚钱就是一种癖好,者就如同有些人的求知欲一样,求知不是为了创造更多财富,而完全处于一种兴趣或者说癖好。

知识是一种信息,人类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在被动地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那些被人类总结和固定化的公认信息就是知识,因此我们接受知识是被动地接受,大多数小孩子是不愿意学习的,他们只喜欢轻松地玩耍,而没有任何动力让他们去求知,者就如同小孩子们也是不喜欢劳动的,更不喜欢挣钱,而在后来对金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那是为了满足其他的需要。

由此看来求知欲就不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欲望,就如同人一出生下来就不会对金钱有概念一样,当然对于世界的好奇心那是出于一种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而产生的,因此求知欲不是人类的第三大欲望,更不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一种欲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知为不知就是最好的。同样对于知识的渴望可能就如同我们对权力的渴望一样,这绝对不是本能。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性二元论求知欲是人的一种本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