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简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实习生要来了大堂经
TUhjnbcbe - 2024/8/23 18:57:00

银行营业厅、核电和汽车产线将提供首批岗位

作者/IT时报记者沈毅斌

编辑/潘少颖孙妍

在科幻小说关于未来的想象中,人形机器人都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人类对科技进步梦想的具象化,这些由金属与电路编织的“硅基生命”,在年开启了它的元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由18个人形机器人组成的“先锋阵列”,被评为大会的镇馆之宝。

然而,回到现实,目前的人形机器人训练还集中于实验室,想要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需要让它们完成“社会实践”。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在今年举办的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创新标志性产品之一,上海正在以“应用牵引、场景驱动”为导向,支持人形机器人本体、具身智能大模型、灵巧手等关键技术攻关;深化工业制造、服务等领域人形机器人应用,争取三年内实现台规模化应用示范。

近日,《IT时报》记者走访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地中心”)两家上海人形机器人企业,了解人形机器人在金融、汽车、电气等行业将如何真正“上岗”工作。

很快,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实习生”要来了。

银行“大堂经理”能对话、取号、办业务

银行大厅内摆放着自动取号机、自助服务终端机等设备,尽管使用快速便捷,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这时就需要一位专业工作人员前来指导。

前几年,“机器人引导员”在营业厅也火过一阵,但彼时的机器人,大多没有双足,由底盘驱动行动,而且只能和用户简单对话,复杂些的语义便无法理解,更不能处理具体业务,此后大多被搁置了。

在人形机器人“翻红”的今天,能智能对话、帮忙取号、办理业务的机器人,重新“上岗”了。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我要取一些现金。”

“那我给您取个号吧。”只见一位拥有金属躯干,连接电源的“工作人员”,在电机的驱动下缓缓弯下腰,用机械手指点击一旁的自动取号机,将号码牌递到客户手中。这一场景来自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分行,这里是建设银行、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润泽致远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建立的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银行大堂经理场景训练基地。

7月23日,《IT时报》记者来到该银行营业厅,左侧“智能人形机器人训练基地”的牌子十分醒目,下方站立着两台由傅利叶打造的人形机器人。据悉,该基地将以金融应用场景为基础,快速提升人形机器人智能服务能力,推动产业发展。

傅利叶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两台名为“小龙女”的GR-1型号人形机器人,将为客户提供排队取号、智能对话、分流引导、反诈宣传等场景服务,同时在服务中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输入训练数据,迭代更新自己的能力。

比如,在智能对话咨询方面,“小龙女”搭载了基于金融行业的垂直大模型,不仅可以实现多轮自然语言对话,还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可以不断训练模仿人类行为,提升自身技能,为客户提供金融业务咨询和分流引导服务。

服务型机器人并不新鲜,但人形机器人终于拥有的“手足”,让机器人可以完成更加精细和复杂的动作,更加贴近人类的交流方式。

当一名顾客进入营业厅大堂时,“小龙女”会根据智慧柜员机个性化操作指南为客户提供排队取号服务,通过视觉深度定位、上肢运动规划等技术,完成点击取号、拿取并递交号码牌的动作。

“她”甚至有时候会化身反诈“宣传员”,模拟人类双脚走动,再结合宣传视频模仿人类来活动上肢、改变表情,向现场观众传递反诈金融知识。

“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认知能力的加强和运动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接水、扔垃圾、引导休息等服务。”傅利叶方面表示。

不过,该基地目前还在调试,尚未正式向用户开放。不久后,机器人“大堂经理”将正式上岗。

核电“巡检员”不惧高温更安全

除了服务领域,工业也是机器人最早涉足的领域。

在WAIC上展出的“十八金刚”中,身高厘米、体重80公斤的“青龙”,算是“型男”一枚。除了外形“过人”,青龙全身主动自由度多达43个、最大关键峰值扭矩牛·米,配上TOPs的算力支持,拥有精准的识别和抓取能力。

7月22日,《IT时报》记者来到“青龙”诞生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二楼不仅是员工们的办公室,更是人形机器人的训练基地,身材高大的“青龙”毫无疑问是全场“显眼包”。

工位旁边,便是陡坡、楼梯、沙地、障碍物等不同场景,用来让青龙学习不同地形下的快速行走;还有一台桌子摆放着水果和面包,不过可不是给它“吃”的,而是用来训练青龙精准识别能力的道具。

在WAIC现场,“青龙”曾为观众演示如何精准分类水果与面包:听到指令后,他缓缓抬起双臂,用双手缓慢且轻柔地抓起桌面上混合摆放的面包和水果,分类放进左右两个篮筐内,即使是柔软的面包,也不会变形。

“实验室场景还是很有限的,要让人形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不仅需要大量训练,还需要不同场景的牵引。”国地中心市场体系总监杨正叶告诉《IT时报》记者,国地中心正在加紧推进人形机器人训练中心建设,首期将建成个训练场景,到年将建成多个通用人形机器人智能训练道场。

目前,国地中心打造的人形机器人即将进入上海电气和上海延锋汽车两个工业场景“实习”。

核电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具有危险性的工业场景,对核电产线的安全巡检十分重要。目前采用的人工巡检方式弊端很多,一方面核电产生的高温让人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仅靠肉眼难以发现细微漏液、管道变形等隐患,而数据监测也可能在十几个小时后才会出现明显变化。但如果等到两三天冷却后再进行维修,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人形机器人巡检将不再畏惧高温,它搭载红外装置,仅需巡视一圈,便能通过温度差检测出漏液、变形等细微问题,同时当场传输数据。不过,由于核电产线巡检需要面对斜面楼梯、垂直楼梯、坡面、壕沟等复杂地形,人形机器人需要具备适应复杂地形的高机动性和鲁棒行走能力。

在核电装备大型换热器加工过程中,需要搬运、移动检测仪上的零部件,同时清理成千上万个管板孔。这样简单却烦琐的工作对人力消耗巨大,却可以是人形机器人的另一个“实习”场景,当然这个场景对人形机器人抓取零部件、精准定位孔洞、精准匹配放置位置的能力也要求较高。

“实地场景训练产生的大量数据,将为定制人形机器人的准入标准提供依据。”杨正叶说。

汽车产线上的“厂哥”拧螺丝、激光打孔都行

在WAIC“国际人形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发展论坛”上,开普敦CEO胡德波、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陈立、鑫精诚传感器董事长吴浩等众多人形机器人企业都认为,汽车制造领域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应用爆发的重点场景。

拥有交互、感知、决策等能力,还能根据现实环境进行判断并执行任务,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颇有相似之处。上汽创投投资经理丁华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汽车智能驾驶积累的数据可用于训练人形机器人算法,在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和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汽车的电机电控、电池、传感器、MCU等硬件都可以在人形机器人上使用,更重要的是,汽车供应链的规模化降本能力突出,汽车工业上下游本身具备良好的场景,可以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

这就意味着,汽车制造既能为人形机器人制造提供参考,其上下游生产工厂,更是人形机器人训练的重要场景。

7月初,傅利叶打造的智能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上汽通用汽车金桥豪华车工厂和奥特能超级工厂开始“实习”。傅利叶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人形机器人依靠视觉感知可以在工厂内自主导航行走,完成带电高压零部件安装、高精度拧螺丝操作、扫描标签、搬运零部件等工作。

这些工作不像大型生产流水线,靠机械臂固定动作工作即可完成生产,而是需要面对带电、阻碍、高精准度等更加复杂的环境。从简单的工种开始“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汽车生产更智能高效且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收集大量真实场景训练数据,提升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生产能力。

“国地中心”打造的人形机器人也即将进入上海延锋汽车“实习”。据“国地中心”技术人员介绍,人形机器人将运用在激光弱化、火焰处理、激光打孔等场景。

以内室配件激光弱化作业为例,人形机器人将完成从货架取下待处理工件、扫描工件上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实习生要来了大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