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简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又是一年记者节,来看看昭通记者的感人故事
TUhjnbcbe - 2023/10/11 17:54:00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 http://m.39.net/disease/a_6160465.html
                            

在11月8日这个属于记者的节日里,新闻人一如往常,坚守在采编一线,记录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我们将笔头对准昭通的他们,将版面留给昭通的他们,听听记者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关于这个职业的责任和荣耀,看他们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守正创新的要求落到实处,如何锤炼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一个让*放心、人民满意的好记者。

蔡侯友:为伟大的新时代而歌

我所工作的昭通市是集革命老区、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散杂居民族地区、生态脆弱敏感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和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为真实客观反映和报道昭通脱贫攻坚事业,今年7月,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组成全媒体采访组,深入11个县(市、区),行程多公里,采访了基础设施建设、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产业示范基地、东西部扶贫协作滇粤工业园等近百个采访点。

脚下沾满泥土,笔下才有温度。采访组沿途边采访边发稿,在集团所属的云南网、云报客户端、春晚开屏新闻、微博等发稿多篇,阅读量超过千万人次。采访结束后,在云南日报头版头条和一版重要位置,连续刊发了《把答卷写在乌蒙大地上》等4篇系列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各方好评,彰显了主流权威媒体的责任意识和担当作为。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每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记者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去新闻现场的路上。自年8月,我从集团地方新闻中心派驻昭通分社工作以来,先后经历了彝良“”地震,鲁甸6.5级地震等5次破坏性地震;经历了镇雄果珠滑坡、昭通特大冰凌雪灾等无数次自然灾害。每次灾情发生后,我都率领分社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成为首批到达现场的新闻记者,冒着危险将灾情和灾区抗灾救灾的新闻及时报道出去,忠实地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

作为一名*报工作者,驻分社几年来,我的最大感受是:不管你离“总部大楼”有多远,身处什么环境,都要永远做到心中有*、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爱。都要旗帜鲜明地围绕*委、*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讲好身边好故事,以“走转改”和“四力”建设练就一副宽肩膀,成就一身真本事,在急难险重中不畏生死,敢于担当,传播正能量,为新时代而歌。(作者供职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李云飞:幸福人生就是幸福追求

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这一路上,总有不少亲友问我:累不累?我总说:不累,因为我喜欢!问我:苦不苦?我总说:不苦!因为我热爱!问我:后不后悔?我总说:不后悔,因为我幸福!

这一路上,我渐渐懂得一个道理,人生有失必有得,幸福人生就是幸福追求!我更加坚定了“择一业、终一生”的步伐。如果说,思想是认识的一种积淀,那么,飞跃就是付出的一种质变;如果说,磨砺是成长的一种本钱,那么,追求就是幸福的一种繁衍。一路走来,我的新闻技术职称从中级、副高级直到正高级一路破格,让我深深感触到,把握人生就是把握未来,不懈努力,幸福就在眼前。我更加懂得了幸福的含义,并朝着认定的方向迈进。

这种幸福源于风雨无阻。一次,我感冒发烧了,面对恶劣的天气,我真不想起床。很快,我缩进被窝的脑袋又伸了出来,自己告诫自己:“不行,一次失约、次次失约,约定的事绝不能食言!”我履行了约定,完成了采访任务。久而久之,这种“告诫”成了一种警钟,闹钟一响,我立即起床,坚持至今,幸福自然伴随而来。这种幸福源于学以致用。我没读过高中,15岁初中毕业就下乡当知青,后来参加工作后读了3年在职大学,获了个大专文凭。我这人也很愚笨,父亲经常对我说:“你们4兄妹中,数你最笨,但你能吃苦,希望你‘苦’出点名堂!”我记住了父亲的话。我想,能吃苦还要会吃苦,才可能“脱笨”。我发现,学以致用是一个很好的“脱笨”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收到勤能补拙的良好效果。之后,我就这种方法,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用什么,成了我的习惯,尝到了不少甜头。俗话说,学问学问,边学边问。这点很关键,学以致用才会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的指导下把事办得更好。

这种幸福源于先人一步。新闻事业是常新的事业,一步先,事事先,才可能抢占先机,采写和发表新闻。这个“先”就是新鲜事物,要以“快”取胜;这个“先”就是新闻敏感,要及早发现和采写新闻;这个“先”就是高瞻远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采取“笨鸟先飞”的办法,想在前、走在前,经常获得意外收获。

这种幸福源于好中求好。我认为,满足是进步的最大障碍。一个人一旦满足了,障碍就横在眼前,很难超越,也就停止了进步。新闻工作是业务工作,好中求好才会保持进步的势头,走在前面。在这一点上,决不能偷懒,哪怕有丝毫的“省事”念头,都会影响编稿和写稿质量,出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问题,留下遗憾。

这种幸福源于乐在其中。俗话说,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这话真不假,我时常做梦都在采访、写稿,时常半夜爬起来改文章,力求最好。可以说,我的每一篇获奖作品都是改出来的。这种乐在其中,就是一种幸福享受,让你乐此不疲,越干越兴奋;这种乐在其中,就是事业情结,让你一追到底,幸福一生!(作者供职于昭通日报社)

彭念敏:一次难以忘却的采访

在记者节来临之时,当我们准备欢庆节日的时候,还有无数的新闻记者奔波在采访的路上,忙碌在各个新闻现场,用心、用情记录全民参与脱贫攻坚大决战感人至深的鲜活故事,书写着小康路上的壮丽诗篇。

年6月28日,永善县桧溪镇得胜村召开村民小组评议大会,这是对市、县、乡、村组成的“精准扶贫调查队”持续奋战1个多月成效进行检阅的会议。当天,我参与金竹坪村民小组和杨柳湾村民小组的评议会议。

险!当时,至金竹坪村民小组的盘山公路有10多公里还是土路,“危险无比,晴通雨阻!”一个回头弯大坡就让车辆受阻,倒车时,车轮滑出路面,惊险万分……同车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王明贵和村干部唐贵明立即下车,推车。附近村民找来钢钎撬开路边大石块,车辆才得以安全掉头。

难!烈日当空,汗水挥洒大地,“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同行的4人徒步在崎岖的山路上加速爬行。16时,金竹坪村民小组的群众评议会议得以准时召开,全组20多户村民的经济收入、外出务工、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等等情况的统计通过表决。

更难!转眼间,天空乌云密布,16时45分狂风暴雨来袭。这为我们赶赴下一场评议大会又提出挑战。“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这是当地村民的顺口溜。意味着,我们必须立即下山,再耽搁,当天就可能下不了山。而山下的村民已经聚集到会场。我们4人来不及多想,冲进了暴风雨中……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们深知,肩上扛着的是一名*员、扶贫干部、新闻记者沉甸甸的责任、使命与担当,为精准锁定全村贫困人口,要克服艰难险阻!

感动!道路泥浆足够淹没脚背,我们步履维艰往前奔走,我回头看见王明贵已经掉队好远。桧溪镇包村领导肖贞华立即下令说:“唐贵明你陪他们下山,我回头去接王老师!”我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与雨水、汗水混合。当晚19时40分,我们还算安全抵达了杨柳湾评议大会会场,时间延误40分钟。然而,没有一位村民因为我们的延误而离去,60余名村民充满期待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们。直到23时,会议走完所有评议流程,我们紧张的心情才渐渐放松。

对此事件,我写了一篇题为《难忘扶贫路上的那一抹感动》的通讯报道在《昭通日报》、昭通新闻网首发后,微昭通、云南网、昭通机关*建网、腾讯网、今日头条、澎湃新闻等数十家媒体平台进行了转载。在当年永善县举行的脱贫攻坚故事讲述比赛中,此故事作为一个典型事例进行了宣讲。

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全国有无数的新闻记者怀着满腔热血正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谱写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扶贫故事,树立一个个鲜活的典型扶贫人物,践行着新闻记者的初心与使命。(作者供职于昭通日报社)

毛利涛: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使命,而脱贫攻坚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作为新闻记者,两年来,两次加入脱贫战队,参与一线扶贫工作,有幸在这条路上留下了难忘的扶贫足迹。

年7月至年4月,我到单位挂钩的永善县桧溪镇得胜村参加驻村扶贫,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9个月的扶贫工作日子里,走遍了得胜村的山山水水,在每一个村民小组都留下了自己扶贫的脚步;年9月,我又受组织安排到永善县细沙乡石坪村任督导员,尽管身份变了,但扶贫的工作实质没有改变,心中都在思量着如何开展好手中的工作,如何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

在扶贫工作中,尽管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回首工作中的每一个日子,做的每一件工作,都充满美好的回忆。

三上*泥湾,感受村民们人背马驮的艰辛日子,为了做几户不愿搬迁的村民思想工作,在雪地里,我和同事们高一脚、低一脚地行走在雪地里,大家不知摔了多少跤,也不知熬过了多少难捱的饥饿,在深夜里还在一家一户地敲开家门,在木柴燃烧的火塘旁与村民们交心谈心,宣传*的*策,从现在的生活状况谈到了未来的美好。搬迁出大山,也许是几辈人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也许是几辈人都在期盼的梦想,我也知道:“大家呆惯的山坡不嫌陡,祖祖辈辈生活了上百年的家乡情结也不是说断就断的,但大家向前看,向美好的明天看,为了子子孙孙也该搬出去。”然而,尽管说破了嘴皮,村民不配合的思想却几乎没有松动。后来离开得胜村回到单位,也经常牵挂着他们是否愿意搬出来。

今年9月,我再次受组织安排,到细沙乡石坪村继续我的扶贫旅程,这个整村搬迁的贫困村,更让我更是思绪万千,第一天到长狮坪片区,参与村“两委”对第一批搬迁户的拆除老旧危房,爬上去花了两个多小时,回来时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回到村上都已经走不动了,想着村民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其间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10月26日,第二批搬迁的户村民已经摇号分到了新房,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就知道他们内心的激动……

如今,再次踏上得胜村的土地,看到村委会办公大楼焕然一新,村集体种植的花卉长势良好,村民们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走访石坪村的搬迁户,他们也对*府的*策赞叹不已。心中便会涌起无限的自豪感:这段“长征路”上我没有掉队。也深刻领会了中国共产*“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也真正体会到了只要为群众着想,就一定会赢得群众的支持。(作者供职于昭通日报社)

周燕:舍得间就是我的修行

每一次采访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每一次写稿都有或多或少的未尽之语,每一次编辑都在舍得间徘徊,在采编一线修行了整整17个年头,有踽踽独行之时,有携手共进之时,有黯然伤神之时,也有癫狂痴笑之时。

最近两年的编辑工作,“找碴”愈演愈烈,许多稿件都被画上红三角,因为提升编校质量的利剑行动,让我倍感压力,倍觉痛苦。“同仁”应为“同人”“颤栗”应为“战栗”“繁琐”应为“烦琐”“得意洋洋”应为“得意扬扬”,这些都颠覆了以往的认知,感觉一切又回到了起点,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学起,也更深地体悟到了学无止境的含义。几乎每天的工作都在稿件的字、词、句、段,甚至标点符号上纠结,反复斟酌、查字典、查百度、查资料,希望自己能成为“毛病稿件”的治疗师或是化平凡为神奇的魔术师,让经手的稿件都能漂亮,引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是一年记者节,来看看昭通记者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