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至16日,“大道昭通——中国著名作家交通行”采风活动在昭通举行。与会作家、摄影家充分感受到昭通交通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他们既为昭通厚重悠远的历史文化所感动,更为昭通奋力拼搏、跨越发展、重铸辉煌的新气象而欣喜一一
刘建华,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经济师,曾任昭通市委书记、市长。著有小说集《归去来兮》、论文集《心路思雨》、散文集《香格里拉——远古的呼唤》、诗词集《旅者行吟》等。
昭通是云南走向长三角、津京冀、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通道,其区位在云南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受交通状况的制约,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发挥,封闭使昭通陷入了贫困落后的境地,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昭通各级**领导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为改变落后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中央国务院、省委省*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昭通的交通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水运为主的交道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县乡(镇)公路、乡(镇)村公路维系着城乡之间的联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昭通的区位优势得到了显著发挥。通江达海的态势逐渐形成,磅礴乌蒙、神奇昭通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交通状况的改变,带来了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在挥手告别贫困的现在,昭通蓄势待发。昭通的明天,给人以无限遐想。
赵晏彪,毕业于解放*艺术学院文学系。当代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开创型策划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外作家网》主编,《鼎坚文丛》主编,中外作家交流营组委会主席,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民族文学》原副主编。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等发表文学作品三百余万字,出版著作十二部。作品多被初高中语文课本收录,并译成英、韩、阿、俄等多种语言出版。
这是一个拥抱高速、高铁,实现高效发展的时代。昭通市隶属于云贵高原地区,特别是红*长征路上在扎西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事领导地位。当年红*为何来到扎西?主要是这里山高路险,利于隐藏。而在年后,昭通在高速、高铁建设中,克服百难,让路在天上如飞龙,缩短了昭通人与外界之间的距离,创造了昭通奇迹、昭通速度、昭通神话。要想富先修路,昭通的路已经路路通了,我期待着昭通明天,路更阔,人民生活更富足更美好。
郑明,四川资中人,法学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当过知青、战士、原昆明*区《国防战士》报社编辑、记者,历任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省*府新闻发言人,省文联*组书记、主席,云南省*协第十届、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省*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文学高评委主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笔会中心会员,中国文联第八届、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委会委员。
昔日昭通路难行远比蜀道难。今日的昭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航空、长江航运,水陆空一体化,实现千百年来昭通人不敢梦想的大道昭通。今日之昭通,大山、大水,因大交通,实现昭通大跨越、大发展、大巨变。一个美丽的昭通,潜力巨大的昭通,自信的昭通展示给世人。昭通希望巨大,潜力巨大,大道昭通,给昭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昭通的山不在高,路不在远。
李鲁平,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哲学硕士、法学博士。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曾获武汉文艺基金奖、湖北省文艺论文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先后发表评论文章两百多万字,出版有评论集《*治漩流中的作家们》《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身与心》,以及文艺理论专著《文学艺术的伦理视域》、诗集《桩号73》等。
我生长、工作在江汉平原,我们那里的平均海拔大约三四十米,这次应邀来到昭通,来到海拔两千米左右的高原。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腹地。短短几天的行走,昭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个印象是沟壑纵横的地貌呈现出滇北、滇西北老百姓生存和发展的不易。火车在两千米的高原上艰难前行,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一个隧洞到另一个隧洞,而车窗下面,一闪而过的一小片一小片山间平地,如飘落的布片,这些局促的平地坡地,便是高原人放置人生的世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昭通人书写着奇迹,描绘着蓝图,讲述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故事。地无三尺平,生活和奋斗也一样,从不平凡。因此,第二个深刻的印象是昭通人对“通”的渴望,对坦途的打造。从镇雄、威信,盐津、绥江,一路上,成贵、叙毕、渝昆等铁路,镇毕、宜毕、昭泸等高速公路,上万公里的乡(镇)乡村公路,每个昭通人都讲述着纵横交错的梦想,每个昭通人都能准确地描述每一条路的进展和节点,每个昭通人都清楚畅通的脚步迈着什么样的节奏。他们在初冬的高原上,以无比的激情表达自己的渴望。第三个印象,昭通人在实现畅通梦想中付出的艰辛,令人震撼。为融资,在持续的谈判中失声的干部;为打通一条通往外部的小道,卖掉自家骡马的农民;为确保质量,给刚浇灌的混凝土盖上被子的工人;冒着瓦斯危险艰难掘进的隧道工......我知道,我听说的这些故事,只是昭通人打造畅通昭通的过程中,无数故事中的代表。我知道,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都写在滇北、滇西北的高原上。面对一片以通为梦想,以打通为人生的土地,除了震惊,感动,我还有深深的敬仰。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我找不到比敬重更重的词。
赵渝,摄影师,云南省摄协理事,大理市摄协主席,大理摄影博物馆馆长。
昭通是古蜀身*道的过点,自古以来是中原内地通往东南亚的要道。由于山高涧深,现代交通落后。这些年昭通的干部群众抓住大好时机,在各界支持下让昭通的交通大变样,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昭通的物产也是质好量大,把资讯宣传做好,通过我们的交通物流,走向全国、全世界,再创新辉煌,昭通的未来更美好!
贺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1届高研班学员,辽宁作协签约评论家,大连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诗人。从事文学评论、散文及诗歌等多文体创作。曾获年《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论文奖,年首届《十月》散文双年奖,年第八届辽宁文学奖诗歌奖等文学奖项。
距离上一次来昭通,刚好五年。五年光阴,见证昭通史诗般的新历程新神话。曾经的山高路远,如今的大道如虹。曾经的乌蒙山连片贫困区,如今的乌蒙蛟龙通江达海。快马加鞭不下鞍,几天来我们一路飞驰,如骏马穿行昭通大地,昔年昭通尚历历在目,眼前的大地山河熟悉又陌生,惊喜,叹美,欢喜,祥瑞,初冬的滇东北以万千气象,迎接着远方归来的旧友。大雄古邦赤水河源的镇雄,已然圆梦高铁。红色文化与民族风情绚烂交融的威信扎西,使命与旗帜、书香与诗意交织。千年古道盐津豆沙关,茶马古路马蹄嗒嗒……此刻我们依然在飞驰的路上,奔向水富。天道人心大道昭通,产业,文化,交通,城建……山河为证,万昭通人更高更远更辽阔的愿景,正在如碑如虹的时代大道上孕育修炼,未来必将以蛟龙入海之姿,回应曾经的绚烂乌蒙。今天的昭通,在这片有灵性,有韧性,有福气的山河大地之上,昭通人用沸腾的热望与惊人的行动力,缔造了一曲曲生机勃勃的时代赞歌。
吕亚平,生于年,云南省晋宁县人,现任昭通市文联*组书记、主席。云南省文联委员、省作协理事、省评论家协会会员。参加过中国文联组织的地县文联负责人培训班、筑梦计划培训班及省文联、省作协、省电影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多次培训。在《中国作家》《绿州》《边疆文学》《昭通文学》等刊物发表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
很久以来,一谈到制约昭通发展的最大瓶颈,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认为: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是导致昭通贫困的最大因素。地处乌蒙山腹地,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外的物资难以进来,境内的特产难以出去。上级领导来一次极为不易,区内民众出去一次也万分艰难。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的“三省通衢”地位黯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要冲也隐匿在时光的迷雾里。昭通成为“贫困”的代名词,成为封闭落后的写照。年底,云南省委、省*府把国务院交通部下派到省交通厅挂职的一位“道路与铁路工程专业”博士委派到昭通市任常务副市长,一年后担任了市长,从此掀开了昭通交通建设翻天覆地变化的崭新一页!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投融资举措和人才引进培养方式,使昭通的交通建设从全省最落后的地区跃居全省前列,一条条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相继开通,航班增加、航线拓展,封闭的“死角”再次有望成为云贵川三省之间的“交通枢纽”,成为通江达海、互联互通的省际中心城市,从此,昭通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不由让人感慨万千。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交通,已经让昭通插上了再次腾飞的翅膀!
往期回顾
原标题:《全国著名作家、摄影家点赞昭通交通建设:蓄势必发、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