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橄榄油出口国,西班牙橄榄油无论是从产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胜于其它国家的橄榄油,可以说,西班牙橄榄油几乎承包了大半个国际市场的需求。在种植橄榄时,规模较大的农场会让橄榄树的间距扩大到5~6米,其用意是利用机器收割代替人工采摘。也有部分小型农场保留了人工抽打的方式,西班牙每年千万吨的橄榄产量,正是靠抽打得来的。
一、橄榄油王国
橄榄种植在西班牙已经传承了多年,在西班牙国内,人们的一日三餐几乎都离不开橄榄油,无论是哪种烹饪方式,西班牙人讲求的就是无橄榄油不欢。不止国人嗜好橄榄,西班牙橄榄油出口量占全球橄榄油出口的比重超50%,我国近90%的橄榄油进口需求来自西班牙出口。
西班牙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再加上三面环海的环境,使得西班牙国内四季分明,冬季温度相对温和且具备足够的湿度,让这里成为橄榄繁殖的热土。其实,我国也是橄榄的主要产区之一,只是我们本土的橄榄并不适合榨油,而西班牙主产的油橄榄则被视为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
年西班牙共出产橄榄万吨,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不同长度的橄榄,其对应的用途不尽相同。在这近千万吨的橄榄中,可能只会生产出不到万吨的橄榄油,这也解释了为何橄榄油的价格如此昂贵。土地成本、人工成本、机器成本,还有稀缺成本,让国内的橄榄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二、种植秘诀
千年的种植经验让西班牙农民对种植橄榄轻车熟路,在大型农场里,人们在种植橄榄树时会有意将树与树的间距扩大到5~6米,同时放置一根木杆辅助其生长。待到果树上结出的果子由绿色向紫色演变,就表示已经到了收获的阶段。
由于橄榄果实的个头不大,且挂在树上的密度较高,人工采摘既费时又费力。为了提高采摘效率,西班牙农民特意发明了一种“伞状承接机”,用白话说就是用机器绕着果树周围倒着撑起一把伞,然后两三个农民用棍子持续抽打果树,将橄榄打落到伞上。
橄榄树长成之后,其植株高度也几乎与普通灌木丛不相上下,在一些大型农场里,农民们会使用专用的收割机来完成对橄榄的采摘。这种机器的中间部分是一个安装有震动叶片的拱门,其高度、宽度都足以容纳一颗长成的橄榄树,当拱门覆盖果树时,伴随着叶片的剧烈震动,橄榄就被“抽打”下来,再经过传送带运输到车上。
三、特色农业
大家都知道农业种植讲求合理密植,而西班牙农民选择扩大种植间距,想必也是多年种植经验下得出的最优解,如果把橄榄树种得太密,到时候只能进行人工采摘,在成本上根本不划算。收割回来的橄榄依据其长成度不同,会被划分到不同的应用渠道,其中能够榨油卖到高价的橄榄可能只有不到四分之一。
为了提高效率,很多橄榄油加工厂纷纷引进了离心设备,加速了水油分离的过程,同时最大限度截留残渣。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随着生态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原始粗榨的橄榄油反而越卖越好,而且价格也有些让人高攀不起了。
与西班牙橄榄产业一样,我国也拥有很多特色农产品生产链,其中也不乏高科技设备的身影。只是发展特色农业,不能一味依赖科技,早做规划、应对变化、及时干涉,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才是一切的根本,高科技设备只能算是提高效率的辅助工具。
四、总结
如果没有大型机器的加持,恐怕西班牙的橄榄油产业规模将缩减不少。传统工艺上,橄榄树果实采摘需要人力来完成,从基础的手工采摘,发展到伞状人工抽打承接,再到专用机械收割,西班牙橄榄油生意的本质还是靠抽打得来的,只是不同的方式,对应的效率不同。如今受高温侵袭,西班牙国内的橄榄产量预计将面临大幅缩减,真正考验西班牙政府和农民的挑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