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地球之水是从哪来的 [复制链接]

1#

地球海洋占球面积的71%,如有外星人,他们称地球为水星也名副其实。

但地壳上面仅存.6亿亿吨未与矿物结合的水,其质量仅占地球总质量的0.%,地球内部与矿物结合的水更多些。

地球表面未与矿物结合的水是从那里来的,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作者谈谈自己的拙见。

水,H2O,由氧元素与氢元素化合而成。为弄清地球水分子的来源,必须先弄清氢元素与氧元素的来源。

一、氢元素的产生

1、.2亿年前,一个能量“奇点”爆炸诞生了宇宙。随着温度不断下降,能量依次熵变出引力、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

2、“奇点”爆炸10亿年后产生氢原子

奇点爆炸10亿年时,宇宙温度降至3K左右,质子与中子、电子与光子不再互相转换而趋于稳定。质子、中子、电子共同组成氢原子-氕、氘、氚,三维的物质宇宙开始形成。

二、氧元素产生

1、第一代恒星核聚变制氧

①第一代恒星产生

1)宇宙最先的唯一物质是氢原子星云,被暗物质裹成团块有了引力而收缩,团块引力吸收更多的星云,使团块中心压强、温度骤增。临界质量与温度达到后产生了核聚变,第一代恒星产生;

2)第一代恒星的两次制氧

第一次制氧/p>

核聚变在第一代恒星中心启动后,星核中的氢逐渐被核聚变成氦,氦又聚变成碳,碳又聚变成氧,氧又聚变成氖,直至聚变成铀。随着温度由70万K上升到亿K,恒星由里到外递次启动这种接力核聚变,但完整程度在递减,只有核心才能进行从氢至铀的完全核聚变。这样,第一代恒星在成为红巨星时,从核心到外,已聚变成91种自然元素,并按原子量的多少分层排列,氧元素自然位列其中;

第二次制氧/p>

红巨星烧光了除表层以外的氢元素,第一代恒星失能坍塌。引力巨大的收缩力使恒星内部压强及温度骤增,瞬间引发各种元素的核聚变,此时的核聚变自然把原有的碳聚变成了氧,又把原有的氧聚变成氖;

此次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以前核聚变能量的倍,造成恒星爆炸,成为超新星。恒星外壳被炸到几十万光年外,成为第二代恒星的组成材料。

在爆炸的同时,恒星内核在刹那间被巨大引力收缩为黑洞。

2、第二代恒星也有二次制氧

第二代恒星是在第一代恒星的废墟上产生的,自然有92种自然元素,其中包括氢和氧;

第二代恒星的结局也与第一代恒星一样,也在爆炸后成为超新星,内核缩为黑洞;

不同之处是/p>

①二代恒星的质量只有一代恒星的几百分之一;

②二代恒星的核聚变只到铁就终止并爆炸了;

③二代恒星也有恒星形成过程的核聚变制氧及爆炸时的瞬间核聚变制氧。

三、地球氢和氧的来源

1、第二代恒星爆炸成超新星。

2、第三代恒星产生

二代恒星的碎片成了星云,星云产生了第三代恒星;

3、第三代恒星包括太阳等无数恒星;

4、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是与太阳一起、在二代恒星的爆炸尘埃中产生的。

氢和氧包含在造星埃尘中,共同形成了太阳、8大行星及小行星、卫星其他微小碎片。

水分子图片

四、地球水的形成

1、雏形地球的物质结合

45.5亿年前,雏形地球形成,物质密度增加、温度上升,地球中的元素进行自由的化学反应,氢与氧也不例外;

2、地球收缩

①43亿年前,地球被引力(还有斥力)改造成球体,被太阳引力牵动产生公转。此时的地球开始收缩,FeH4、FeO等重物质向地心跌落;

②34亿年前,地球引力陡然增强,地球急骤收缩,引力在地球重心对撞湮灭产生热能,启动了地核发动机,地球开始自转;

3、地核膨胀力逼出地核中的氢氧元素及地幔中的水,在地表形成海洋,多余的氧及其他气体构成地球大气层

①地核引力发动机启动,引力焓变成能量(热能),熔化了地核;

②固体地核熔化成液体地核,使地核体积增加1/36,导致地核膨胀;

③地核膨胀对地幔及地壳内壁产生巨大壁压;

④地核中的FeO、FeH4等重物质被高温高压拆解化学键,氢氧等轻元素被地核膨胀力挤出地核;

⑤挤出地核的氢氧-在地幔高温高压环境中生成了水(未经燃烧),被地幔高压挤出了地壳,随岩浆喷出。

⑥大陆漂移、造山运功、火山爆发、地震都是地核释放膨胀力的表现,也是地核地幔水(氢氧)被逼出地表的过程;

⑦被地核逼出的气体(氮、氧)等,构成了地球的大气层

总结/p>

1、氢是宇宙“奇点”爆炸的产品。

2、氧是第一代及第二代恒星-核聚变和爆炸成超新星的产品。

3、地球的氢和氧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恒星物质传承的。

4、地球的水是地核高温高压合成氢氧制成的。

所以,地球的水是地核及地幔制造提供的。

氢原子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