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癣夏塔热片治白癜风效果行不行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3530.html物料编码又叫物料代码,是很多企业必不可少的物料管理方式,咱们今天就来聊聊物料编码有哪些坑?以及有哪些制定规则和注意事项。01物料编码的概念在很多系统中,物料编码是用来唯一标识一个物料的编号。物料建立后,一旦发生了任何业务,物料编码再也不能更改。
在整个公司所有会用到物料的部门,从采购,到仓库,再到生产、销售,物料编码必须要统一且唯一的一个编码,就只能指代唯一的一种东西。
所以物料编码大家可以理解为一个物料的身份标识。
简单来说,物料编码就是用简短的数字、文字、号码、符号等来代表物料的品类、规格、性质、型号、颜色等信息,让一切物料有码可查。
物料编码是物料管理的一种工具,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种保障措施,能够为物料的请购、验收、入库、盘点、领发等动作提效,企业内部门之间的沟通也更加容易。
02物料编码规则有哪些“坑”
很多企业里面,会把物料编码设计得异常复杂。
比如把大类、中类、小类等等,或者型号+规格+颜色的搭配等,几乎所有的物料信息和属性,都恨不得全编到物料代码中,第几位,用什么字母或者属性,代表什么信息,一个完整的物料编码,往往会有几十个字母和数字、符号组成。
而为了描述这些编码规则,所写下来的编码方法,或者叫编码规则制定的手册,甚至会厚达几十页。
这种编码方法看起来很正规,代码也看起来有模有样,好像挺规范,挺严肃的样子。但其实这种编码方式在现在看来是一种过时的做法,理由如下:
第一:编码只是起标识作用。
在数字化普及的现在,只要在电脑中输入任意物料代码,该物料的所有属性即可一览无遗,不管这些属性是否包含在编码中,电脑都可以快速地按照你的意愿调出你想要的信息和属性。
所以编码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标识,本身可以不包含任何信息。
第二:仅通过编码去了解物料的属性,本身就有很大风险:
员工有可能对代码规则存在记忆错误;也有可能规则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属性;或者规则本身太复杂,除非查询规则手册,否则从代码本身很容易会解读出错误的属性,这一点在很多大公司特别明显,但现在有更快捷的,获取物料属性的方法。
第三:规则越复杂,风险越大
比如,有一家公司,一开始把物料代码的规则,可能定义为型号+规格+颜色来作为一个物料的编码。
可是过不了多久,技术部门开发了一种新的产品,型号,规格,颜色都和现在的完全一样,然而材质不同,这就会构成对现有编码规则的挑战。
在万般无奈中,可能会拓展现有规则,再增加一个材质的属性。这个时候原来的规则就会失效,必需又再加一个材质。
然后又过了一段时间,可能又出来一种新的产品,型号、规格、颜色、材质也是完全相同,但是外壳会有小小的差异,那这个新的产品,又无法用现有的规则来给它编码,必需要加一个外壳的属性,来和以前的老产品区分开。
长此以往,编码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长。
当无法承受再增加属性的时候,只好在编码中加上几位流水码。而老的编码考虑到历史可追溯性,可能不会去变动,还是会保留最原始的型号+规格+颜色,但此时它的编码已经失去正确识别一个物料的原有意义了。
因为从这个编码已经无法识别它的材质、它的外壳和新物料的区别了。
所以既然要加流水码,为什么我们不在一开始就用流水码表示,而硬要把属性挤到代码中,限制了编码向后兼容的能力呢?
第四:编码的本质是身份ID
我们的仓库、物流等人员在使用代码的时候,可能根本不关心代码本身的含义,只要准确无误就可以了,我照着代码录单据,或者照着代码收发实物。
如果代码很长,其中某几位细微的变动,反而不利于肉眼发现,也不利于手工输入,更容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了易错性。
实际上复杂的编码体系,除了制定编码的部门,其它部门其实根本不关心,而就算是制定编码的部门,面对复杂冗长的编码时,除非抱着厚厚的编码手册查询,否则也极有可能分不清中间第多少位的A和B分别代表什么。
0物料编码的制定规则及注意事项
通常情况下,我们建议按照物料类别进行编码。
比如,按照“大类-次类-属性-流水号”等方式进行编码,先将物料主要属性分为大类并编定其号码。其次再将各大类根据次要属性细分为较次级的类别并编定其号码,如此进行下去。
也可以以字母或者数字作为编码工具,让人产生一定规律的联想,比如
CP=成品 BP=半成品 YL=原材料LB=劳保 WB=外包材 SJ=试剂……
但需注意,不管应用的公司范围有多大,物料数量有多大,都需采取统一规则,保证物料编码的唯一性。
即使遵循了物料编码制定的原则,找到了适合本企业的编码规则,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细节问题。
我们整理了一下物料编码的制定建议给到大家:
1、减少编码的信息含量
编码是便于物料管理的工具,所以不要对编码含义产生过高的期望,把物料的类别、大小颜色等属性、仓库信息,甚至供应商信息都包含在内。
2、巧用“其他”类别
有时会遇到分类只包含一个物料的情况,为其制定专属编码有些“鸡肋”,就可以将其归至“其他”类别里,同所有此情况的物料汇总,减少管理工作量与记忆压力。
、不要将可能产生变化的信息编入规则之中
比如责任人、责任部门、区域地域等信息,这些信息一旦产生变化,将给编码修改和规则修改带来不小的麻烦。
4、物料简单多用数字,物料复杂多用字母+数字
物料简单的情况下,能用数字就不用字母。使用纯数字能够提高填写录入速度;如果物料较为复杂,就用字母进行类别区分,建议将字母放在最前面。
5、尽量避免使用特殊符号
比如“#”、“*”、“^”都是不便于电脑输入的符号,另外一些会产生大小写识别困难或易与数字混淆的英文字母也要尽量避免,如“O”、“I”、“Z”等。
6、编码要统一长度
统一长度的物料编码,更方便浏览和检查。如果不能做到统一长度,至少要保证同一类别物料编码的长度统一。
7、要便于记忆
在编写编码时,要考虑如何能让用户快速抓取物料信息,所以要选择容易记忆、有规律的方法,有暗示和联想的作用,使人不必强制性记忆。
8、多部门协同制定
制定编码不是一个部门就能搞定的,需要联合物管部、采购部、财务部,甚至生产部门,组团共同完成。常见操作是企业内部成立编码小组,负责整个企业的编码工作。
9、制定适合公司的物料编码
物料编码规则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越专业的编码规则越适用于所有公司,复杂规则的编码对于上规模的企业更适用,物料不多的小微企业做简单规则即可。
最后,物料编码不是一件难事,但忽略了企业物料管理的实质需求和细节把控,就会带来很多没必要的麻烦。
企业采购学问浩如烟海,支出宝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