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祖国大西南贵州省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旱灾,导致经济发展遭受巨大冲击,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旱情,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在贵州省西南地区新修夹岩水利枢纽工程。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省“十二五”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是贵州水利建设“一号工程”,是一座以城乡供水和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并为区域扶贫开发及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的综合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集雨面积为平方公里,总库容13.25亿立方米,渠道总长公里,设计灌溉面积90.42万亩,水电装机9万千瓦,预计总投资.49亿元,总工期66个月(5年半)。供水区域涉及2个城区、4个县城、69个乡镇、个农村集中聚居点。
年8月,中铁五局二公司健儿乘势而为、攻坚克难,在祖国西南大山的地下米深处撞击出壮丽的大地回响。
出行难,绝壁行车考验车技与胆量
夹岩水利坝址位于乌江一级支流六冲河中游,由水源工程、毕大供水工程、灌区骨干输水工程组成。灌区骨干输水工程又由总干渠、北干渠、南干渠、支渠等组成。二公司承建的夹岩水利北干渠1标全长10.3公里,工程造价2.94亿元。该项目也是二公司有史以来施工单洞里程最长,埋深最深的隧洞工程。
项目位于贵州西部大方县鼎新、猫场乡结合部,此处四面环山,有且仅有一条县道连接大方县城。县道依山而建,车子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道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车行山间,使人不自然地要用手紧紧地抓住扶手,50来公里的路程,需要开将近3个小时。
“到这个项目工地送物资,不但考验车技,更考验的是胆量,胆子小了,还真不敢走!”这是外来运送物资材料的货车师傅们的感慨。
项目建点之初,所用的水泥罐、斜皮带等大长件,只能从大板车先卸在大方县,经切割成两截,再使用小型货车倒运至工地。施工中使用的水泥、粉煤灰等材料也需要在大方县城从大罐车倒运到小方量罐车运输,不仅给项目增加了二次倒运费用,还耽误不少的工期。
生活难,项目抗灾成家常便饭
四面环山,水气易聚集,下起雨来,凶猛异常、经久不息。有一次凌晨1点多,职工们都还在梦乡,突然,洪水就跑进了屋子。脸盆、水桶、凉拖鞋都变成了“小船”。
“忽如一夜暴雨来,醒来全项目人都在看海。”项目部职工经常互相调侃。
为了应对突发洪水灾害,项目部把所有职工的床铺都垫高了50公分,并在宿舍常备救生衣和防水强光手电。
大山深处,气候变幻莫测,随时都会有大风冰雹来“敲门”。一旦发生异常天气,乒乒球般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有摧毁一切的气质。为此,项目部所有活动板房屋顶都是加厚型。如果冰雹夹雨发生在冬天,一晚上下来,道路结冰,山路打起滑来异常危险,根本没法出门。
“与天斗,其乐无穷。”项目部职工玩笑中饱含坚韧,“别人朋友圈晒逛街吃饭,我们经常晒的是‘项目看海’,‘冰雹大过汤圆’等‘战斗场景’。”
施工难,下一回斜井想当于爬80多层楼
“夹岩项目看似工程很单纯,只一个隧洞,且开挖贯通后才做二衬,也没什么技术难题。但干起来才知道,深埋、长、小断面隧洞开挖加上斜井有轨运输出渣,这个活儿真不好干!”项目经理霍益说起施工组织来,感慨万千。
项目除了一个正洞有条件是汽车运输以外,其余均采用斜井有轨运输。3个斜井平均坡率35%、长度-米,垂直深度平均在至米,斜井一侧设置人行台阶,支洞到主洞要经过个台阶,相当于80多层楼。
隧道门禁出入登记上显示,项目副经理李智次步行下井。项目*工委书记刘建新介绍说,现在每个斜井进正洞均开挖2.5公里以上,“要是在正洞上下游掌子面检查一下,来回就是6、7公里,没3、4个小时出不了洞”。
斜井不像平洞,上下运输完全依靠提升设备,装载机、运渣车都是从斜井放下去的,一旦下去后,不会轻易拖出洞,得干到工程结束,设备中途出现故障也只能在里面维修。这给设备的维护保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从提升绞车、轨道、运渣车、装渣设备,一旦哪个环节不能继续工作,整个施工就只能停下来。
有一次,卷扬设备坏了一个不常用的备件,全线停摆。为了尽快恢复施工,项目连夜安排2名司机,带着设备开车直奔公里以外的河南更换配件。“虽然很辛苦,但是没有办法,工地上等不起啊!”前去采购的刘师傅说道。
为此,项目部专门成立了设备运转维护小组,常备一些设备易损件,并专门聘请了一名厂家技术顾问蹲守施工现场,就是为了保障这种容错率极低的施工环境。
米“溜槽”,全线之最
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项目管理团队集思广益,搞出了不少的“科技创新”。
在项目1号斜井出口处,远远地看见一个长长的类似“水槽”的东西,自洞门拌合楼一直延伸到斜井内。据李智介绍,该结构名为“溜槽”,是项目结合实际经多方论证可行的斜井混凝土运输通道。溜槽由2米长,40厘米宽,0.5厘米厚的钢板弯压而成,溜槽总长余米,为全线之最,算上支撑系统,一套溜槽价值40来万元。
“我们请教专家,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多次试验,创新成功了这套溜槽设备,省钱,进度也提高很多,质量也有保障,项目决定在另外两个斜井也使用这项新工艺。”看着这个“创新发明”,项目经理霍益十分满意。
说起创新工艺来,夹岩项目还有一项“黑乎乎”大科技,那就是矗立在每处斜井外的提升卷扬机。该卷扬机卷盘直径2.5米,重达40吨,由绞车盘、电机组、减速机组、液压机组、电控设备等组成,整套设备近86万元。
“这个看似小山一样的‘大黑牛’,力量可真不小。能够把斜井内重达近20吨的矿车在短短地秒安全平稳地拉上来。”项目安全总监毛顺勇介绍道。
为了确保“大黑牛”运行安全,项目制定了定期检查,和发生突发停电、矿车跳轨、钢丝绳蹬绳后的不定期检查、钢丝绳强制报废等制度。“换一根钢丝绳2万多,但是为了安全这又是必须的。”项目物资部长文仁泰说。
依靠科技创新,攻克施工难关,截止目前,项目部完成正洞开挖9.2公里,产值1.8亿元,如期完成业主及公司下达的施工任务。
米的“空中管道”,力保绿水青山
贵州别看平时多雨,但是能见到的地表径流确实非常少。究其原因,原来是地下溶洞发育,雨水几乎都从溶洞里溜走了。地表水对于地方百姓来说就是很宝贵的资源。
在项目3号斜井下游有一个小型水库,方圆3公里,是附近几个村的饮用水源。为了确保地方百姓利益,结合周边石灰熔岩,地势不平的地理情况,项目决定沿鱼塘一侧架设“空中管道”,把隧洞内排水引到鱼塘下游。初步计算直径60厘米,长9米的双壁螺旋塑料管涵出厂价元/米,安装这项“空中管道”工程造价达到近两百万元。“中铁五局好样的,为了不污染我的鱼塘,修建这么大的排污工程,我很是感谢。”看着新筑好的“空中管道”鱼塘主人老余激动地说。
也正是夹岩项目设身处地的为地方百姓着想,截止目前,项目未发生一起路地纠纷。为项目协调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历次的检查评比中,项目部均走在全线前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除了以上三个大创新,绿色文明施工也是夹岩项目亮点,拌合站送料产生的扬尘在一般项目都会被忽略。也就是这个细节处,夹岩项目也进行了小创新,在散装水泥灌装时,在灌装管道泄压接口处用软管进行封闭连接,导入三级沉淀池,防止水泥粉尘外泄。
项目对洞渣也是采用绿色循环处理,对符合要求的洞渣直接交由洞口外碎石场加工成混凝土骨料。其它则作为施工便道或者是地方百姓村道改路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洞渣堆放,保护了贵州的绿水青山。